資陽代寫資金管理實施細則 黃石港棋盤洲港區棋盤洲作業區三期工程
(五)公司實力雄厚,堅持深耕特鋼主業
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專業化特殊鋼制造企業,具備年產1400多萬噸特殊鋼材料的生產能力。公司始終堅持把科技作為核心生產力,開展了大量行業前沿課題研究,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863計劃”、火炬計劃等項目,主持或參與了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取得了豐富的科研成果和技術專利,獲得了多項國家、行業的科技進步獎勵。公司擁有四家專業精品特殊鋼材料生產基地,并擁有銅陵泰富特種材料有限公司、揚州泰富特種材料有限公司兩家原材料生產基地,泰富特鋼懸架(濟南)有限公司、浙江泰富無縫鋼管有限公司兩大產業鏈延伸基地,形成了沿海沿江產業鏈的戰略大布局。公司工藝技術和裝備具備世界先進水平,擁有合金鋼棒材、特種中厚板材、特種無縫鋼管、特冶鍛造、合金鋼線材、合金鋼大圓坯“六大產品群”以及調質材、銀亮材、汽車零部件等深加工產品系列,品種規格配套齊全,產品暢銷全國并遠銷美國、日本以及歐盟、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國內外高端領域用戶的青睞。公司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被譽為“中國鋼鐵搖籃”。自成立伊始,公司始終深耕特鋼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積累,公司整體產銷量水平持續擴大,產品結構得到不斷優化,盈利水平持續提升,綜合競爭力持續增強。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面對我國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中信特鋼將積極優化產能配置、改進生產工藝、提高二次能源利用率并推動超低排放改造,從而順應行業發展趨勢,響應國家產業政策,保持行業領先地6位并助推特鋼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2、項目實施必要性
(1)項目實施是實現進口替代的戰略需要
近年來,國際貿易摩擦的升級對我國采購高端特殊鋼材料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我國亟需積極發展高端特殊鋼材料、快速提升高端特殊鋼材料的產能產量規模,以滿足國內企業對高端特殊鋼材料的強勁需求。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給國內制造業供應鏈帶來新的挑戰,制造業下游開始重視培育國內的上游供應鏈,有利于特鋼行業加速掌握核心技術、加快進口替代并推動產品迭代升級。進口替代將成為我國特鋼行業在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內的必然發展趨勢。2020年10月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產業”。新材料是“十四五規劃”戰略新興產業之一,也是航空航天、海洋裝備、能源、交通和工程機械等國家優先發展產業的基礎。隨著國家相關戰略的深入推進,高溫合金、耐蝕合金、特種不銹鋼、高強鋼等高端特殊鋼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長,同時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趨向高純潔度、高性能、高穩定性。大冶特殊鋼有限公司作為我國重要的高端特殊鋼生產研發企業,在高端金屬材料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人才。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大冶特殊鋼有限公司將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真空爐、自耗爐、電渣爐及其配套設備設施等,有效擴大高溫/耐蝕合金、高強鋼/超高強鋼、高端工模具鋼、特種不銹鋼即“三高一特”產品的生產規模,提高“三高一特”產品比重。本項目的實施有利于中信特鋼解決“卡脖子”材料的問題,從而緊抓高端特殊鋼材料進口替代機遇,積極滿足國內市場的旺盛需求。
(2)項目實施是滿足我國實施制造強國發展戰略的客觀需要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保持高速發展,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產業體系,有力推動了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然而,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制造業存在大而不強的現狀,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產業結構、質量效益等方面與世界工業強國差距明顯。在此背景下,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17年11月印發《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加強重大技術裝備整機及核心系統部件、關鍵材料的供給能力建設,促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有利于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工程建設。2019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5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提升裝備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水平,推動裝備制造企業向系統集成和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用好強大國內市場資源,加快重大技術裝備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帶動配套、專業服務等產業協同發展。重點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市場對合金、特鋼的旺盛需求,同時對其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舉例來說,不銹鋼、模具鋼要求兼具高潔凈度、高均質化和高性能;高檔特殊結構鋼要求兼具高潔凈度和定制化。在此背景下,大冶特殊鋼有限公司進行“三高一特”產品體系優化升級項目可快速提高生產能力、積極優化產品結構,滿足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發展戰略的客觀需要。
(3)項目實施是優化產品布局、提升特冶鍛造產品市占率的現實需要
“十四五”時期,特鋼產品需求將呈現品種多樣性、質量穩定性、性能特殊性、民用廣泛性、專用關鍵性特點,“三高一低(即高潔凈化、高均質化、高性能化及低成本)”將成為支撐特鋼發展的關鍵技術。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摩擦的升級并結合我國在航空航天、能源等領域的高端鋼材料嚴重依賴進口的現實情況,國內重點鋼鐵企業紛紛意識到我國高端金屬材料具備明顯的國產化趨勢,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本項目將采用“真空感應+真空自耗”典型成熟的雙真空冶煉工藝,并購置國內外先進的徑鍛機和快鍛機等設備。項目實施后大冶特殊鋼有限公司的裝備水準將躋身國內一流水平,為打造中國高端金屬材料領軍者提供重要支撐。通過特冶鍛造二期、三期產品升級改造項目的實施,大冶特殊鋼有限公司的特種冶煉能力、鍛造、熱處理、探傷、機加工等能力將得到有效補足和顯著提升,從而有效完善特冶鍛造產品群并有利于建設國內領先的特冶鍛造產品專業化生產線。本項目的實施,是滿足公司積極優化產品布局、提高“三高一特”產品生產規模的客觀需要,進而促進公司在高端特殊鋼材料領域不斷提升市場占有率和品牌效應、獲得更大市場份額,并積極滿足我國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能源裝備、軌道交通、模具制造等行業的強勁需求,助推國家向產業鏈上游進軍,突破材料領域的“卡脖子”困境。
3、項目實施可行性
(1)國家相關政策是高端特鋼材料研發及生產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我國頻繁出臺產業發展規劃,用于支持我國高精尖新材料的發展。同時也對我國具有高技術含量且用于高端制造業生產的特鋼產品提出了明確發展要求。
為了適應新時期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的變化,公司準備投建“新能源科技制造產業基地”,該產業基地主要生產以下三類產品:
(一)新能源類產品
新能源類產品以光熱、儲能等一體化多能互補產品為主,還包括核級設備的熱交換器/容器。太陽能光熱發電因兼具環保性、穩定性、可調節性和易于并網等特點,開發步伐迅速。公司從2009年即開始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的研究開發,重點以熔鹽工質的塔式熱發電技術為目標,完成了從理論模擬,到小型試驗與中2試驗證,再到10MW、50MW示范項目的實施,掌握了以光熱+儲能為基礎的儲能技術,并向其他形式的儲能技術延伸。此外,公司2019年正式獲得民用核安全設備制造許可證,面對穩中求進的核電市場,公司現正積極參與核島設備的市場開拓和項目執行。公司計劃結合太陽能光熱及其儲能產業發展、核島設備研發情況在基地中生產該類產品。
(二)新舊動能轉換類產品
新舊動能轉換類產品是公司在我國碳中和、碳達峰目標背景下,針對化工、化纖、染料、醫藥、食品、造紙等領域進行的導熱油創新類產品。導熱油作為工業加熱介質廣泛應用上述領域,目前上述領域企業供熱的主力機型為強制循環鏈條爐排燃煤有機熱載體鍋爐,存在鍋爐熱效率低、煙氣排放不達標、導熱油易燃易爆等特點。公司針對這類企業的用能特點,開發了蒸汽導熱油換熱系統并得以應用,在石化化纖細分領域絕對引領;該產品及技術系嵌入石化化纖等領域的工藝流程中,未來前景較好,公司擬開辟新場地規劃生產。
(三)環保治理類產品環
保治理類產品包括電站鍋爐、聯合循環、生物質鍋爐、垃圾焚燒、鋼鐵等領域的煙氣治理類產品。同時涉及垃圾爐及部件、生物質鍋爐及部件、煤氣爐及部件、脫硝設備等以及來自國外小管箱/膜式壁片的OEM生產訂單。隨著世界范圍內節能環保工業鍋爐市場需求均進一步加強,公司擬在新基地中生產新型高效的成熟產品,提升綜合效益;并承接國外高水平設計的鍋爐部件OEM生產訂單,提升公司生產制造品牌影響和技術跟隨能力。
1、雙碳目標促進了能源管理設備需求
2020年,我國明確提出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達峰與碳中和(雙碳目標)是全球大勢所趨。為達到此目標,現階段碳排放在需求側將以工業領域升級改造為重點,多措并舉,包括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材料循環利用、使用低排放原料等,對提高能源循環利用率、更環保友好型的設備形成剛需。在提高能源循環利用率方面,針對化工、化纖、印染、食品、造紙等高能耗行業中的既定傳統高污染能量,迫切需要更環保更具安全性的導熱油爐轉化為新型清潔能量,伴有高溫余熱、高溫廢熱、高溫煙氣等工藝的流程對各類新型高效的工業余熱鍋爐、導熱油爐等能源管理設備或解決方案形成剛性需求;在環保友好型能源設備方面,社會生產在短期內,將強化垃圾焚燒鍋爐、生物質鍋爐、天然氣鍋爐等對燃煤鍋爐的替代需求和煙氣處理需求。上述需求是公司余熱鍋爐、工業鍋爐產品和導熱油產品的既有技術優勢所在,并提出了新的產業化要求。
2、能源供給側結構調整催生新能源中光熱及其儲能、核電新機遇
在雙碳目標下,國家能源主管部門提出能源生產環節從“一煤獨大”向清潔主導轉變,能源消費環節從化石能源向電為中心轉變,能源配置環節從就地平衡向大范圍互聯互通轉變的三轉變,需要配置儲能靈活性調節電源。傳統火電機組由于調峰能力受限,面對逐漸加大的峰谷負荷差,對調峰負荷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對我國東部地區的省份而言,浙江的負荷特性非常典型,都面臨著逐年增大的調峰壓力,需要建設一定的儲能設施進行削峰填谷。對我國西部地區而言,尤其是光伏、風電占比高的西部省區,可再生能源的占比逐年提高。光伏、風電受資源影響發電功率具有間歇性、不穩定性的特征,同樣需要儲能電站來調節電網的頻率及電壓,以提高電能質量及電網穩定性,平衡電能的供需矛盾。以青海省為例,截止2020年底,青海電網總裝機規模4030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3,638萬千瓦,占比超九成;新能源裝機2,445萬千瓦,占比超過60%。其中光伏裝機規模1,580萬千瓦,是青海省裝機占比最高的電源。白天太陽資源好,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電力消納困難,導致嚴重的棄光、棄風;夜晚由于缺少帶基本負荷的電源,青海省需要通過特高壓輸電線路向省外購電。因此,我國西部可再生能源豐富的省區,同樣需要建大容量儲能電站。《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4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在碳達峰和碳中和過程中發揮顯著作用。建設電網側儲能或風光儲電能,探索利用退役火電機組的既有廠址和輸變電設施建設儲能或風光儲設施。公司在光熱太陽能領域具有豐富的儲換熱系統設計和設備制造能力,以此為基礎拓展除熔鹽儲能之外的多種儲能儲電技術,未來將通過零碳智慧能源綜合利用示范項目,積極拓展儲能市場。此外,核電作為新能源的一種形式,能源轉型機遇將帶來新的產業活力,刺激核電設備及配套的穩步發展。